6月14日下午,十堰市“營商環境看市縣”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在鄖西縣舉行。會上,十堰經開區、茅箭區、張灣區、鄖陽區、鄖西縣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成果和創新舉措,并回答省市媒體記者提問。
十堰經開區:“三個堅持”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
近年來,十堰經開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、省、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,以打造“全市最優、全省一流、國家級經開區前列”營商環境為目標,通過“三個堅持”助力經濟發展。一是堅持頂層設計,強化高位推動。堅定不移地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“一號工程”,聚焦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,持續推進“一枚印章 管審批、一個部門管市場、一支隊伍管執法”的“三個一”服務體系建設;聚焦市場主體堵點痛點,強力推動政務服務、商事制度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深層次改革。二是堅持改革創新,激發市場活力。研發上線市場主體“一鏈通”服務平臺并在全市復制推廣。在全市率先開展區、街辦和村(居)三級綜窗改革,從區級50名綜窗人員中抽調20人下派到街辦、村居便?服務窗口,按照 “一套制度管理、一支隊伍保障、一窗綜合服務”要求,實現政務服務“一門清、一口清、一趟清”,確保企業辦事不出園區、群眾辦事不出村居。在全市率先開展“區域評估”“標準地+告知承 諾”“先租后讓”“先建后驗”“多測合一”“聯合驗收”“免費圖審”等改革,實施工業建設項目“零收費”。三是堅持問政于企,構建親清關系。通過補貼免申報、資金直達等方式,累計為141家企業兌現各類政策獎勵資金3386.8萬元;幫助轄區重點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74.01億元;累計開展各類幫辦代辦事項4596件,收集解決企業訴求1468件,全面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茅箭區:傾力打造“四個環境”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
近年來,茅箭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賦能高質量發展、提升區域價值的“一號工程”,以深化改革為牽引,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,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,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能力、市場服務便利化水平、法治服務保障水平和宜居宜業基礎能力,傾力打造“四個環境”,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。一是打造規范高效的政務環境。圍繞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,做優“一 窗通辦”“一事聯辦”“一網通辦”“跨省通辦”,通過深化流程再造、打通數據壁壘、優化審批環節等方式,打造“可預期、可發展、可信賴”的營商環境。截至目前,實現一窗辦理事項601項,上線“一事 聯辦”主題事項265個,可網辦事項率達100%,316個事項可“跨省 通辦”。二是打造便民利企的市場環境。推進“證照分離”改革全覆蓋,辦證時間從原來的7個工作日縮減至立等可取。截至目前,茅箭區已幫助企業累計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5340萬元。三是打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環境。建立“法律服務進企業服務站”,成立區級民商事矛盾糾紛調解中心,創新推行“標紅走綠”立案審理執行機制,開通涉企案件“綠色通道”,全區涉企案件平均審理時?較之前縮短31天;涉企案件投訴率同比下降58%。四是打造和諧穩定的人文環境。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,完善公共文化服務,加大軟硬環境建設力度,根除城市不文明行為“頑疾”,構建覆蓋全區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、標準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體系,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張灣區:“五條鏈”持續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
近年來,張灣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,圍繞構建“五條鏈”,持續擦亮營商環境金字招牌。一是筑牢一號工程“責任鏈”。區委、區政府主要領導直接擔任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組長,18項評價指標全部實行指標長負責制,形成黨委領導、政府主導、多方參與、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二是打造一條創新“驅動鏈”。實現企業開辦“一表申請”半天辦結,“一照多址”備案,企業變更登記1天辦結。社會投資帶方案出讓土地等五類工程建設項目壓縮至“30、45、40、35、30”個工作日,極大降低了企業時間和經濟成本。截至目前,區域性評價已吸引落地項目64個,為企業減免制度性交易成本600余萬元?!皹藴实亍惫┑?3宗,出讓面積48萬平方米。三是組建一支幫辦“服務鏈”。建立完善“惠企便民”十大機制(權責公開、干部包聯、政企互動、流程再造、社會評估、投訴處置、惠企減負、引才育企、創新激勵、考核督查),組建由全區14個涉審批職能部?為成員的項目服務領導小組,對400余家“四上企業”實行科級以上領導干部”一對一包聯服務,全程參與調度企業項目審批和代辦服務工作。全區累計為230家新入駐企業代辦注冊、立項、國土規劃、消防和施工許可等手續3250余項。四是定制一條輕裝“瘦身鏈”。扎實開展“清減降”專項行動。全區高頻證照“免提交”比例達100%,政務服務事項整體減時限比例達83%,即辦件占比67%以上,零跑腿事項占比40%以上。嚴格執行“先用電后付費”措施,清退轉供電環節違規加價電費280余萬元;持續推行轄區張灣、黃龍、十堰西3處高速公路收費站“綠色通道”減免通行費政策,最大程度讓利于民。五是構建一個親清“生態鏈”。在全區設立20個企業營商環境監測點,及時掌握全區營商環境變化情況,督促各相關職能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企業,抓好惠企政策執行落實。2021年,全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2432戶,同比增長166.8%?!?/p>
鄖陽區:把營商環境“軟實力”變為發展“硬”支撐
近年來,鄖陽區深入貫徹中央、省、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以減輕企業經營成本為目標,把營商環境“軟實力”變為發展“硬”支撐。一是強化統籌聚合力。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全區“一號工程”,書記區長親自抓總、親自謀劃、親自部署,組建“指標長+區直單位+營商辦聯絡員”的營商隊伍,形成敢拼敢闖的強大合力,高效推動工作落實。二是強化保障添動力。以未來碳匯和產業收益支持當前綠色投資,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16億元。推進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線上“一站式”服務,為中小微企業開辟融資“綠色通道”,辦理“政采貸”業務10筆,融資1744萬元?;I集財政資金1.03億元,支持企業轉型升級、科技創新、上市融資和專用車產業發展,對80家中小企業進行獎補。爭創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平臺,建設企校聯合創新中心。三是創新措施增活力。建成線上惠企政策兌現服務平臺,梳理各級惠企政策99項、1000余條,按企業進行分類識別,精準推送;線下在政務大廳設置惠企資金兌現綜窗,共支付無申請兌現資金3批512萬元。采取智能畫像、靶向定位,簡化流程,累計為129戶納稅人辦理留抵退稅1.3億元。建設市場主體“一鏈通”平臺,實現線上企業開辦“一網通辦+智能秒批”7合一(即:申辦營業執照、刻制印章、銀行開戶、申領發票、申領稅控設備、員工參保登記和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7個事項),做到“一點登錄、一鍵秒批”。推廣新增工業用地項目“拿地即開工”五證同發審批模式,華新鄖陽產業園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僅用8個月。推行新建項目“交房即交證”,漢江璟城首批43戶業主在交房的同時拿到了不動產證。四是優化服務提效力。逐一落實部門“一把手”蹲點包保制度,實行“項目指揮部+項目業主+建設單位+施工單位”聯動推進,服務直達工地廠房。2021年協調推進323個重點項目,投資額207.5億元,在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中位列三類縣市區第2名。在區政務大廳10個綜合窗口及20個鄉鎮服務中心開展線下幫代辦的基礎上,推動100個高頻事項線上人工幫辦服務全覆蓋?!?/p>
鄖西縣:瞄準爭創“全省一流”目標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
近年來,鄖西縣委、縣政府堅持瞄準爭創“全省一流、全市領先”工作目標,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,奮力開創“經濟倍增示范區、綠色發展新高地”新局面。在2021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被評為優異等次,和全省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縣市區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,健全完善工作機制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“一號工程”強力推進,實行縣委書記、縣長“雙組長”負責制和縣領導任“指標長”負責制,明確各指標優化攻堅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,強化頂層設計,加強督辦考核,強力推進營商環境工作提質增效。二是深入推進改革,提升政務服務質效??v深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行“網上辦、馬上辦、隨時辦、就近辦、一次辦”,實行“大綜窗”辦理,24小時政務服務不打烊,實現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“一網通辦”。實現企業不動產登記“190”辦理標準,推廣辦電 “321”、用水“210”、用氣“200”。自推動免收“兩金”改革以來,有86個政府采購工程項目,免收參加投標的738家企業“兩金”3.26億元。今年以來減稅降費1.9億元,為333戶中小微制造企業緩稅1551萬元。三是優化要素配置,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推進“一業一證”改革,實現“一單告知”“一表申請”“一窗受理”“一體審批”“一證準營”“一證互認”,發放《行業綜合許可證》。自免費贈送企業開辦 “大禮包”以來,累計贈送公章1492套7240枚,Ukey1492個,為企業節省成本102萬元。通過新型政銀擔“4321”模式發放貸款4300萬元,業務量達3.05億元。在全市首發9190萬元排污權抵押貸款和980萬元知識產權貸款,辦理“農擔貸”480筆3.56億元。實施人才強縣戰略,引進高層次人才257人,開展企業服務年和“雙千”活動,全面實施包聯責任制,由縣領導擔任企業“店小二”和項目“服務官”,為全縣125家規上企業發展和169個重點建設項目提供“全天候”服務。深化農民工工資信息化監管機制,為西十高鐵等項目減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2100萬元。大力推進“互聯網+監管”,實現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全覆蓋。四是健全法治體系,營造公平公正營商環境。推行“網上立案、跨域立案”辦案模式,積極推進落實“173045”(一日立案、七日安排開庭、三十日審結、四十五日執結)機制快速辦理涉企民事案件。推行“免罰、輕罰清單”,共辦理不予行政處罰案件1647件,辦理從輕、減輕行政處罰案件4918件。(記者 陳明 吳楠)